近日,據上海海事局對外發布滬航警公告,長江口9月3日一大型船舶深水航道進口將實施臨時交通管制,根據以往滬航警交管信息顯示,這是福建艦展開第4次海上試驗的重要信號。 (福建艦) 海上綜合試驗是航母從研制建造到交付成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軍工交付單位和海軍接受單位檢驗、監測和改裝艦艇技戰術性能的核心工作之一。 因此,福建艦第4次海上試驗到底選擇哪些課目進行測試,將很大程度上決定該艦的交付節點和成軍時間。 經過近1個月的艦上技術準備和參試人員休整,福建艦本輪海上試驗的課目引人注目,特別是此次海上試驗活動恰逢“抗戰勝利紀念日”,因而為第4次海試平添了極為特殊的含義,是否進行首次艦載機彈射試驗尤為引人關注。 (深水航道交通管制公告) 8月中下旬,福建艦在船廠港池內系泊時,其飛行甲板多次出現數架全尺寸艦載機模型,他們先后被擺放在1號和2號彈射起飛起始點,顯示飛行甲板上正在進行彈射試飛前的調度模擬作業和機務勤務訓練。 這是航母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前的重要配套課目,目的是協調飛行甲板、航空艦橋、航海艦橋、艦面和其他航空系統人員對艦載機起降作業進行全系統、全流程演練,參試人員將通過模擬測試活動,熟悉福建艦上各子系統的技術特征,由此細化和調整起降操作規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全尺寸艦載機模型調度模擬的過程中,福建艦的1號和2號彈射器擋焰板也進行了起豎測試,這是艦載機進行彈射器起飛試驗課目前的必要過程。 種種跡象表明,福建艦上的首次艦載機彈射起飛試驗已經箭在弦上,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不過,作為技術對標參考,山東艦同樣在進行第4次海上試驗前,也進行了擋焰板性能測試,但該艦在第4次海試時并未進行艦載機起降測試。 (福建艦上的擋焰板也進行了起豎測試) 與此同時,“山東艦”在那次海試前還安裝好了阻攔索和鞭狀通信天線。然而,“山東艦”的第4次和第5次海上試驗并未進行萬眾矚目的滑躍起飛和艦載機著艦測試,而是首先完成了艦載機尋艦通訊、低空通場和觸艦復飛課目。 事實上,“山東艦”直到第6次海上試驗時,才完成了首次殲-15艦載機起降試驗。 經查,福建艦第3次海上試驗于7月4日抵達黃海北部、大連港東南約20海里處的禁航區,從7月4日開始至7月13日進行了長達10天的階段性海上試驗活動。 我們看到國外民用遙感衛星圖片中,正在進行海上試驗的福建艦處于低速航行狀態,并無明顯高速尾流,這足以證明在接受海軍驗收試驗前,福建艦的船體動力和機動性測試(航行試驗系統)已基本完成。 (福建艦俯拍視角) 包括航行設備和系統測試、軸系和管路測試、動力裝置測試、滿功率航行以及倒車測試已經不再是福建艦海上試驗的側重焦點。 基于此,我們可以判斷,隨著航行動力和基本航行性能測試階段的相繼驗收,船廠隨艦出海的參試人員比例將明顯下降,海軍派駐艦員逐漸增多,特別是涉及到航空系統運作的艦面機務和勤務人員逐漸上艦后,福建艦第4次海上試驗必然將以艦機協同和艦載機測試為主,也就是轉入以“航空試驗”為主的新階段。 不過,鑒于福建艦采用了全新的電磁彈射器起飛、電磁阻攔技術和自主著艦技術等“新型戰斗力生成器”,福建艦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在第4次海上試驗就直接進行海上彈射起飛試驗。 (美軍F-35艦載機著艦測試) 需要特別指出一點,除去電磁彈射器起飛、電磁阻攔等技術難點之外,福建艦配套的艦載機已全面換新,技術層級發生了飛躍式進步。因此,福建艦首次電磁彈射試驗存在一定的風險,涉及的技術問題無法得到以往兩艘航母的經驗補充,摸索新型艦載機起降課目的測試活動必然艱巨。 有分析認為,包括殲-35艦載戰斗機、殲-15B多用途艦載戰斗機、殲-15D艦載電子戰飛機、空警-600艦載預警機、攻擊-15艦載無人機、教練-15艦載教練機和直-20艦載直升機等“7機起降測試”涉及面太廣,測試準備復雜,相關海試活動可能還需要艦載機研制單位人員上艦協助。 (新型艦載戰斗機頻頻露面) 總體上來說,航母工程是一個典型的復雜系統性工程,其整體性能與內在各要素之間的關聯度極高,以至于各要素和子系統的微小變化都會對福建艦艦、機系統整體造成巨大影響,甚至出現“細節決定成敗”的情況。 因此,我們推測福建艦的第4次海試驗將與山東艦的測試課目類似,也就是首先完成艦載機尋艦通訊(艦載機接近航母測試)、低空通場和觸艦復飛課目,隨后再循序漸進,進行首次艦載機起降課目。 當然,7種艦載機先后從福建艦頭頂飛過的場面也已經足夠震撼,完全可以滿足軍迷的期盼。 |